首轮审核评估以来的五年,对于文史与法学学院而言是不平凡的五年。2019年初,学校研究决定部分学院合并重组,原文史学院和原法学会合并为新的文史与法学学院。学院学科、专业跨度大,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等四个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等五个一级学科,现有汉语言文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电子商务及法律等五个本科专业。虽然都是文科专业,但涉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专业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学院成立五年来,党委、行政班子团结全院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党建引领 立德树人明方向
文史与法学学院自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党委承担起全面领导责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订本单位党建工作计划、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等,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院党委王翀书记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实行履职尽责。
学院树立了创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按照学校“三全育人”的部署要求,实施“党建+”系列行动,在课程教学特别是课程思政、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质量,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起到了引领作用。
近年来,学院各专业的课程教学逐步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建成了十多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推出了一批具有党建、思政要素的科学研究成果。新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平台和模拟法庭教学平台,新建了语言艺术省级科普基地,发挥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基地与科普基地展览馆的场馆育人作用,并已申报省级案例。师德师风建设收效显著,四位教师入选学校师德标兵,三位先进教师入选校级师德师风宣讲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样、卓有成效,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地方文化建设、法律咨询与援助、新闻推送和外宣、地方历史编纂等社会服务稳步推进,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成功创建校级样板党支部。以上工作,实现了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根本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提质改造 专业建设再突破
学院五个本科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积淀最深厚的传统专业。该专业建设成果丰硕,曾先后成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5)、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湖南省“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2019年以来,该专业依托“文艺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湖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广泛引进和吸纳校内外优秀师资,强化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突出中文应用能力培养,对传统专业进行提质改造。2019年,该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五年来,该专业守正创新,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023年10月,专业通过师范类第二级认证专家进校考察,获得认证专家一致好评。同时,专业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可行路径。
法学专业自1998年创办,200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以来,该专业陆续获批1个国家级学科基地平台即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公共网点;7个省级学科基地平台,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华体会平台(中国))基地、省法律实践与服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5个市级学科基地平台,包括常德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常德市知识产权协会、与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共建的省内首家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实践基地、与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分行共建的省内首家金融法治研究基地等。立项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和民法总论;与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湖南博集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实务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育人关系。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荣获集体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其中2015、2023年先后两次荣获一等奖冠军。
历史学专业始办于1979年常德师专史地科,锐意创新,取得了突出的科研业绩。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中国南方地区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湖南及周边地区)”、湖南省“十四五”时期重大学术文化研究项目“红二、六军团革命历史研究”等高水平课题,出版专著《日本侵华细菌战》(中宣部“百种经典抗战图书”)、《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研究丛书》(中宣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丛书》7册,(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已经于2024年出齐。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抗战史学术领域位于领先。专著《日本侵华细菌战》获湖南省第十三届社科成果一等奖,《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研究丛书》获湖南省第十四届社科成果二等奖。建有湖南省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展览馆”等4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目前已基本建成湘西北抗战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师生致力于服务社会,先后制作拍摄了电影《辛亥元勋蒋翊武》《翦伯赞》等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承担常德市委宣传部重大委托课题《常德通史》编撰。本专业是国内高校研究侵华日军细菌战史的主要基地和湘西北抗战史研究高地、湘西北历史文化研究传播高地。
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办学理念,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质量受到社会高度认可,在省内外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2023年当选为“全国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新闻学专业,作为湘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摇篮,已与人民网湖南频道、湖南日报、湖南卫视、常德日报社及常德市融媒体中心等业界翘楚,缔结了一系列共建“专业实践基地”的深度合作协议。师生携手创作的微电影《江南故事》,荣获第5届中英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禁毒题材作品《天良》获得常德市禁毒委员会颁发的金奖。2021年,师生参与拍摄大型历史题材电影《翦伯赞》。2024年,获批湖南省语言艺术交流中心科普基地。
我校首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
以新文科项目助推专业建设
3 深化内涵 课程建设上台阶
在现代高等教育形态下,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实单元仍然是课程,也即在相对固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中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与学的过程。专业建设的最终呈现是课程建设,文史与法学学院在丰富课程内涵上下功夫,按照“两性一度”金课标准打造专业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课程设计方面,明确按照能力产出导向设置课程目标,并由此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严格选用“马工程”教材,但对教材内容进行裁剪。在课程实施上,要求教师授人以渔,注重思想启发、方法示范、能力训练。在课程评价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综合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由评教向评学转变。多门课程实施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方式在法学、新闻学、电子商务及法律等专业中被较广泛采用。各专业课程普遍重视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019年以来,学院立项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5门,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史与法学学院一流本科课程一览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文艺鉴赏学
4 凝练特色教研教改出成果
学院各专业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着力于专业应用能力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近五年来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重点获得省级教改研究项目
文史与法学学院近五年省级教改研究项目一览
老师们一方面围绕课程展开理论思考,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改革探索。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参加各级各项教学竞赛,获奖30余人次。其中,肖江涛老师获得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肖江涛、周婷、马连菊、肖灵敏、户松芳等老师被学校授予课程思政教学能手。
文史与法学学院教师近五年教学竞赛获奖一览
5 立德为先人才培养有质量
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通过课堂教学、集中实践、第二课堂、班会活动、社会实践等实施全员参与、全方位展开、全过程贯通的育人模式。五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文法学子。中文专业马云龙同学携笔从戎、矢志报国,退伍复学后热心公务,以过硬的综合素质获得多项荣誉。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周家豪同学自立自强,刻苦学校,成绩连续4年居专业第一,同时踊跃投身各类实践,积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奖学金”“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等荣誉40余项。中文专业公费师范生彭秋花同学勤于思考,长于写作,以细腻的思绪和爱心拥抱生活,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展现了优异的专业水平。
马云龙同学
近五年,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形成了以德为本、以智为基、以行为效、以美为归的路径,综合培养、立体塑造的特色突出。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及其他征文、短视频、演讲等活动中获得省级奖励100余人次,就业率连续保持较高水平,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高,评价好。